2008年6月27日星期五

探寻“宜居城市”之路(2008-06-25)



探寻“宜居城市”之路
(2008-06-25)

  首届“新加坡国际水资源周”、“世界城市峰会”和“东亚宜居城市峰会”,昨天在本地同时开幕。无论远近,无论是亚洲还是其他地区,各国都派代表与会,盛况可谓空前。这一事实说明,在城市化浪潮给人类带来很多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所有国家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急于找到正确、有效的道路。

  城市化进程给几乎所有国家带来的问题大致上都是一样的,最主要的莫过于能源与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基础设施不负重荷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使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而且也使社会运行和经济增长的效率受到制约。

  因此,若某个国家或城市在这些方面有成功的实践经验,那就必定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兴趣,或者研究其模式,或者模仿其经验。而昨天开幕的上述三大盛会,正好为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们提供了研究、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平台。

  就我们自己的感受而言,在新加坡举行这样的会议,研究水资源管理,讨论城市规划,探讨建设宜居城市的方案,应该说是恰当不过的。这不只是因为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的形象已经在世界各国深入人心,而且更因为,在很多国家的居住环境因工业化和人口增长而不断恶化时,新加坡却在经济增长和居住环境两方面兼而得之,它所走过的道路就是值得观察和研究的例子。

  正如李显龙总理昨天在会议开幕式上所说,新加坡是个小国,人口密集,缺乏自然资源,所面对的挑战比其他国家更多,但它却用自己的经验证明,即便是这样一个城市也照样可以保持经济增长,又能管理好环境。

  也许值得再次提及的是,最近这些年来,新加坡不仅在合理使用土地、扩大绿化面积等方面依然做得很好,而且还在水务管理、水资源再生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既解决了自身缺水的现实困难和后顾之忧,而且也为应对全球性的水资源缺乏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新途径。

  的确,无论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还是宜居城市的建设领域,新加坡早就引起了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注意,甚至被当作研究的范例。而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李显龙总理昨天宣布了两个相关研究机构的成立,一是水务政策研究院,二是宜居城市研发中心。

  对本区域乃至对全世界而言,这两个机构的成立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宗旨与全球化趋势和城市化进程完全合拍,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都是世界性的现实问题。固然,这两个机构有助于新加坡推广自己在水务管理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但广而言之,它更为世界各国应对相同的挑战,开辟了一个新渠道和新空间。

  最近这些年,本区域许多国家都纷纷派代表团前来新加坡,学习城市规划,考察环境保护,研究水资源管理。但是,很多人得到的印象都过于笼统和直观,专业交流不够深入,在决策过程中的实用性不是很强。

  现在,水务政策研究院和宜居城市研发中心成立之后,各国就可以在专家和政策层面进行更深入交流、探讨与合作。我们很期待这两个机构能够依托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凝聚各国专家和决策者的知识与智慧,为解决世界工业化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作出独特的贡献。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