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日星期六

人口政策课题




人口政策需要国人配合
(2008-07-29)


  在最近一个多星期里,主管国家人口委员会的副总理黄根成,先后两次谈到新加坡在人口问题上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一是在7月21日的国会答询中,黄根成透露政府将在8月份推出新措施,以此鼓励育龄夫妇多生育;二是前天在竹脚妇幼医院成立150周年的庆祝晚宴上,他再次对生育率偏低表达了担忧,并指出,假若生育率不提高,又不引进外来移民,60年之后,新加坡的人口将减少一半。

  出生率低和人口老化,这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所面对的相同挑战,其中尤以西欧和日本最为突出。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劳动力减少,最终结果是导致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失去保障。例如很多西欧国家在执行社会政策时,包括在执行福利政策时,已经感到吃力。至于经济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迟早都会受到连累。在亚洲,日本的出生率同样偏低,加上日本很重视种族的单一性,对外来移民不那么开放,因此所面临的问题就更为复杂。

  新加坡本来就是国小民寡,现在出生率又连续多年处于低迷状态,政府不可能不感到焦虑。就像一个家庭,若人丁不够兴旺,家长难免会忧心忡忡。因此,这些年来,政府一直在想办法,通过各种奖励措施鼓励大家多生育。但是,要不要生,多生还是少生,毕竟是国人自己的选择。因此,尽管政府很着急,推出了不少鼓励政策,但出生率至今并没有多大好转。正常的人口替换率是每对夫妇平均生育2.1个孩子,但我国现在的生育率只有1.29。从当政者的角度看,这种现状怎不叫人担忧。

  从黄根成副总理最近两次的讲话内容看,定于下个月宣布的旨在鼓励生育的新措施,可能会涉及经济援助、亲家庭的工作环境以及托儿服务等方面,以帮助国人在考虑生育问题时,能减少一些后顾之忧。但正如上文所说,由于政府的政策无法替代公民的个人选择,因此我们无法预期这些新措施究竟能够起到多大效果。

  在不少国家,除了鼓励生育之外,引进外来移民是充实人口和劳动力的另一个渠道。大略看一下国外的例子,英国的政策要好于欧洲大陆国家,而美国更是以“大熔炉”自居。客观地说,虽然排斥或歧视外来移民的个别言行不能完全避免,但总体上,美国开放、宽容和自由的气氛,帮助它吸引了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外来移民,不只是充实了人口和劳动力队伍,而且更使人文环境增添了各种文化背景所蕴含的活力。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也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以开放和宽容的姿态来吸纳外来移民,既是这种特质所决定,而且也是确保国家持续繁荣和发展的政策选择。如同美国一样,吸引外来移民的结果,不只是简单地填补了人口和劳动力的不足,而且也为多元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当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必然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观点,但这些“不同”不会影响到各自对国家利益的认同,反而还会丰富多元社会所应该具备的多种元素。事实上,“本土新加坡人”对国家的认同意识并非是与生俱来,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不断的兼收并蓄过程中潜移默化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求同存异、彼此宽容、乐于接纳,才是培养归属感的最重要的催化剂。

  因此,对于政府用心良苦的人口政策,国人应该尽量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予以理解,并且尽己所能予以支持和配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