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日星期六

国家生育率



站长的话
(2008-07-30)

  近几年,政府一再提醒人民,生育率偏低和人口加速老化即将给我国社会带来双重冲击。并要求企业和民众协力营造利于生育的环境,但近年生育率仅略增,2003年生育率是1.26,最新数据达1.29,仍是世界生育率最低国家之一。生育率与人口问题是长期累积的,比如在1976至1986年这十个低生育率年头出生的婴儿,目前及今后十年会陆续结婚生育,但这批年轻人人数少,难以提高生育率,而在2010年以后步入老年的国人将大增,可预见往后5至15年,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将加剧。政府已就奖励生育措施问题收集民意,将在下个月公布新奖励措施,预料将包括更多经济援助、塑造更亲家庭的工作环境,以及提供更合适的托儿选择。




应寻求比婴儿花红更有效的政策
(2008-07-30)

● 林晓东


  2001年4月,新加坡政府推出婴儿花红奖励生育。至今已经7年了,新加坡的生育率却从2000年的1.6下跌到2007年的1.29,问题何在?

  去年笔者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刚从政府领取了一笔婴儿花红,作为这项政策的受益者,笔者首先对这项政策的制定者深表感谢。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笔者更希望将我们家庭育儿的体验与政策制定者分享,以期提高现行生育政策的效率。

  笔者的第二个孩子目前不满一岁,由两位成年人居家照顾,妻子在家作兼职工作,另外还聘请了一位菲佣,以我们的家庭经验,如果只由一位成年人照顾二岁以前的小宝宝,由于婴儿需要成年人寸步不离地照顾,就无法做其他家务,更无法做兼职工作,所以必须要两个人在家轮流流照顾宝宝。而当宝宝长到二三岁后,如果没有送到托管中心,还仍然需要一位成年人全天照顾,直到小孩上小学。

  从经济角度来估计,二位成年人在家照顾两年,再由一位成年人照料5年,按社会平均工资测算,经济成本已达1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孩子衣食住行等其他开支,还有上学以后的开支。与这些巨额的育儿成本相比,政府的婴儿花红就显得微不足道,就是再把婴儿花红提高一倍,也未必能明显地促进生育。

  由于育儿的经济成本极其高昂,政府需要考虑的政策,不仅仅是支付现金来分担成本,而应该再考虑如何提供一套高效的育儿模式,以降低育儿的社会经济成本,提高育儿素质。

  我认为,当局或可考虑大规模开办公营育婴所,托儿所具有规模经济的效应,可以有效地降低育儿的成本。

  但父母对将几个月大的婴儿交与外人照顾,难免会不放心。有鉴于此,我建议,可以安排孩子的父母们轮流到育婴所工作一天。比如一家社区育婴所有30位婴儿,可以从政策上给予所有母亲每月一天的带薪假日,这样每一天都有一位婴儿的母亲参与工作,减轻了父母们的顾虑。每月一天的带薪假日,对雇主不是太大的负担。当然政府能够承担这一天的工资,就更好了。

  绝大多数孩子的母亲,爷爷奶奶,女佣都不是育儿专业人士。而专业育婴所,托儿所可以安排专业人士指导育儿工作,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医疗保健质量,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专业的,高素质的幼儿教育环境,还让孩子的母亲每个月都有一两次机会亲身参与这些机构的日常运作,将可以说服绝大多数工薪族的父母每月支付几百元费用,将孩子交由专业机构照顾,相对于家庭育儿,社会成本,经济成本都显著降低了,育儿的质量也得以提高,而孩子的母亲可以充分就业,也增加了社会总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当然,仍会有一批父母希望将孩子交给女佣照顾,或者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对于这些家庭,政府可以给予更多的女佣税的减免,给照料幼儿的老年人一些现金奖励,让这些家庭也可以感受到政策的帮助,而老年人也会更积极地说服年轻人多生育。

  顺便提一点,小学教育也应尽早推行全日制教育,减少工薪族父母们的后顾之忧。没有父母是为了领取一两万元的奖金而生孩子,父母们的最大心愿是让孩子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完善的教育,美好的前途,而在为孩子提供这些保障时,父母们仍需要保持自已的事业不会因为育儿而中断。如果新加坡社会中每一位年轻夫妇从政策上得到这些保障,生育率自然就会提高。婴儿花红是一项好政策,但要实现上述政策承诺,仅仅依靠发放婴儿花红是不够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