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银成金的魔杖在哪里?
(2008-01-13)● 周兆呈
几天前,去公司附近的油站洗车。这家洗车店刚开不久,为吸引顾客,专门给本公司员工提供了不小的折扣,每次只需要出示证件即可。那天有点小雨,洗车的人只有我一个,进去的时候,两位职员连忙放下手中的饭盒,开始忙活起来,喷水、洗涤,动作很快。擦车的时候,我却发现其中一位是头发灰白、看起来已有六旬的auntie,顿时开始坐立不安,不是滋味。最后付钱的时候,也根本不好意思提折扣的事,想来我们享受折扣的话,大概她的所得会更少吧。
这几天本地正在举行“点银成金会议与展览会”,名称毫不掩饰地展示主办者的意图和追求。我所经历的显然不是银发产业要开发的对象。这几年新加坡对老人课题日益重视,反映与全球趋势相符的状况,与此同时,在这一点上,新加坡又有着自己一贯独特的方式处理,也就是设法将老人问题中的市场潜能转化为一种产业,从而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实现区域领先的优势。这样的话,既解决老人问题,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岂不两全其美?
开发银发市场,新加坡有自己的优势,正如受委探讨人口老龄化课题的总理公署部长林文兴所言,新加坡无论是在财务保障、保健护理或活跃老年等方面,人们对银发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很高,加上新加坡在物流、金融、研究和科技方面的优势,使它有条件成为亚洲银发市场开发银发产品的理想试验地。
但是,新加坡在开发银发市场上,也有高企的障碍。比如受限于人口的市场规模,而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开发者的信心和兴趣。
亚洲各地的老年人口消费特点各有不同。2006年5月,中国曾举办国际老年人用品博览会。博览会负责人会后总结,确认今后老年市场比较走俏的商品包括:保健食品、饮品类;中老年医药、医疗保健器械类;老年文化、体育、娱乐用品类;老年服装服饰;旅游等综合服务类。而新加坡的“点银成金会议与展览会”,则包括金融、科技、保健与旅游和休闲四大主题,与中国的市场相比,有重叠的共性,也有金融理财等更超前的特色。
老年人消费有其特性,产品开发也要有极强的针对性。很多老年人对新科技有一定恐惧,电脑不敢开、手机不会打、短信看不懂、取款机不敢用等。现在各种型号的手机功能繁多,五花八门,但一般中老年人其实用得到的功能十分简单,中国有电信公司就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几款操作简便、屏幕字体较大的低端手机,并推出优惠的资费配套。几天前,我也在一家香港电视台,频频看到中国一家手机公司的广告,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新的功能,大屏幕、大字体,加强通话音量,设一键式紧急联络按钮,可同时发多封短信给家人告急。在临近春节的这段时间猛做广告,显然是看中孩子给父母买礼物的巨大市场。
银发产业要振兴,与其他经济行业不一样,涉及企业、政府、社会的协力合作。企业的职责是生产和销售适合老人消费的产品,但由于企业“唯利是图”的特性,首先是减少企业进入银发市场的风险,以及存在具一定购买能力的消费群,政府的职责则是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和促进经济成长,让更多的老年人具备消费能力,同时鼓励企业从事老年人用品的产销;社会的责任则是共同创造扶助的堡垒,让老人尽可能减少不安和担忧,降低“惜买”的忧虑。
网络公司、生命科学企业等常常获得风险投资或基金的厚爱,投资纯粹以商业能否获利为考量。但是至今没有看到有投资公司青睐银发产业,确实让那些一直鼓吹银发产业潜力巨大的人士颇感尴尬。
这似乎只能靠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所以,对于从事银发产业的企业,能不能在税收优惠、起步基金、甚至直接投资等方面得到政府的切实扶持?市场化固然是银发产业之所以成为产业的原因,但老人问题却不是完全推给市场就可以解决的。
在新加坡的情况看,如果有一天,有政联公司大力主导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或许那才是银发经济点银成金的时候。
(作者为本报编辑组副主任)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视角
(2008-01-12)
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渐明显,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出现了老龄化趋势,其中以欧洲和亚洲最为突出。有专家估计,在未来20年内,很多国家的大部分人口都将在65岁以上,平均年龄将接近50岁。
从传统的视角看,以“银发”人口居多的社会将遇到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以欧洲国家为例,由于老龄化现象严重,福利制度已经感受到了难以承受之重,其他公共开支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再加上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出生率下降,劳动力减少,种种社会问题就相继浮现。
除此之外,欧洲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引进外来移民的政策过于严苛,民间排外情绪比较明显,使得可以替代的劳动力比较缺乏,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显得益发严峻。类似的情况在日本也存在。
在新加坡,老龄化趋势也构成了一大社会挑战。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100万,占总人口五分之一。因此,政府多年前就开始未雨绸缪,通过鼓励生育和引进移民等多项措施,确保人口达到正常的替换水平,弥补劳动力的不足,一方面解决了近忧,另一方面又为解决远虑进行准备。
可是,当谈到老龄化现象的时候,人们大概都只会考虑到以上种种弊端,不大会从另一个角度予以审视。毫无疑问,老龄化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负担和隐忧,但凡事总有两面性,老龄化现象同样如此。
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老龄化现象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实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潜能和激发作用。如同年轻人一样,老龄人口有他们自己的追求和需求,依然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继续是活跃的一部分。他们的社会价值和对社会的需求都不能低估。
在前天开幕的2008银发工业会议与展览会上,总理公署部长林文兴在开幕词中就是从这个角度,对老龄化问题发表了一些独到的看法。比如,他认为,在财务保障、保健护理、养老环境和消遣娱乐等方面,老龄人口都有很大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商家应该开动脑筋,为老龄人口提供适销对路的银发产品和服务。
林文兴部长还指出,商界应该在银发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发挥创意,大胆试验,以便成为这一领域的区域中心,从而把握整个亚洲地区的商机。他说,新加坡在很多领域本来就具有优势,因此有充足的条件发展“银发工业。
“银发工业是一个新词汇,它体现了新加坡一贯的积极向上的思维模式。首先要诚实地面对问题和不足,然后要思考如何把不足变成优势,把坏事变成好事,把局限变成无限。
就像因为缺乏淡水资源而下决心研制出“新生水一样,在面对不可避免的老龄化趋势时,我们同样不会自怨自艾,而是用积极、乐观和进取的心态予以克服,开创一条成功之路。也就是说,对新加坡来说,老龄化问题并非是不可转化的负担,关键在于能否启动创造性思维,趋利避害,点银成金。
应该有更多老年大学
邹璐 2007-12-01
上个周末,应邀出席新加坡老年书法大学首届毕业典礼暨书法作品展,看到毕业生盈盈的笑脸,欣赏一幅幅学员的书法作品,现场洋溢着“夕阳无限好”的温馨气氛,让我在心里感慨,其实这样的老年大学应该更多一些。
老年大学并不是颁发正式学位的大学。正如教育部长尚达曼在致辞中说,终身学习是我国政府的治国方针之一,不但可提升国人的从业能力,也可使我国社会更有活力与爱心。
在人口老化、老龄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高度关注的今天,推广切实可行的老年大学发展理念,应该具有很高的现实紧迫感。
据了解,新加坡老年大学成立于2004年,首次招生是在2005年2月。这是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长陈声桂在参考日本多所老年大学的模式后,为本地年长者提供的专门书法训练课程。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员们不仅学习到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书法理论和技巧,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
这对丰富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等方面,都应该是有益处的。
世界各地的老年教育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推广老年大学的办学经验。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也是老年教育较早较正规的国家。
法国目前有各类老年大学五十多所,其中一部分还是由政府财政预算支持创办,课程包括体育、医疗、保健、文学、历史、政治等。
美国则是把老年学生纳入正常的招生计划,有些普通大学甚至免费招收年长者作为旁听生。还有的地方把老年公寓和老年大学的概念结合起来,形成老年寄宿学校。
日本的老年教育由文部省(教育部)直接统筹,地方教育部门推动实行,大多数由民间私人资金主办。课程包括文学、绘画、园艺、保健、时政等。
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于1983年9月在孔子故里山东成立。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发展,办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既有官方办学,也有私人机构举办,还有官方和民间联合创办。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类老年学校共计1万7000多所,在校学生多达130多万人,加上已经毕业的学生有数百万之众。
据估计,到2030年新加坡约有两成人口在65岁以上,政府甚至专门为此设立了“银发委员会”,并将在明年1月举办展览。
李显龙总理说过,应重视老年人如何渡过绚丽多彩的退休生活,或许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就业机会。经过老年大学“再次深造”的退休人士,或许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价值,争取重返工作岗位,为社会、为家庭、为自己发挥余热。
·作者是审计师,在本地从事财经工作
亮丽夕阳
(2007-12-24)● 何濛
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展现不同的姿彩,春叶夏花,秋霜冬雪,各具风韵。人生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也有一道道风景,可以散发不同的魅力。唯一的分别是,大自然周而复始,春天去了,明年再来。岁岁代代,没有休止。而人的生命只此一次,不能重来。因此,我们必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阶段,发挥每个阶段的潜在力量,用心耐心去彩绘自己的生命画板,使它丰富多彩,艳丽璀璨。
一个在这里居住照顾孙孩的中国朋友说:“待孙孩稍长,我就回家去享受黄金岁月。那里有老人公寓,既独立自主,又可过活跃的群体生活。晨起练拳舞剑,锻炼身体;有保健医疗,休闲娱乐设施;也有艺术文化活动,写字画画,唱歌跳舞,生活与精神皆充实。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看到这里的年迈老人手脚不灵,还得在小贩中心和食阁洗洗涮涮,日夜劳作……”
我告诉她,在意识到人口老化的趋势已经到来时,我们已着手计划和实施种种照顾老人福利的措施。打从1996年开始,就有多种乐龄运动,如敬老周、活跃乐龄节、乐龄关怀日、祖父母节等等,动员全社会去关心老人。托老中心、老人公寓、家庭护理、乐龄之家、乐龄之友、快乐学堂等提供老人安居、医疗、学习、生活的地方都在政府、宗教与慈善机构的努力下纷纷成立。有待年长者积极参与,自我体现。
最近,我观赏新加坡乐龄活动联会在活跃乐龄节的“夕阳无限唱山歌”歌唱晚会。看到台上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长者引吭高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尽心尽情也尽力。他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唱出最诚挚的心声:“我们是乐龄的一群,有的是热情和诚恳,打起了艺术的旗帜,展开长途旅行。纵然是遍地有荆棘,也要勇迈地前进,呼吸那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风景……”
坐在台下的银发族听到许多久违了的老歌如草原之夜、采红菱、送情郎、夜上海、长江之歌、我停舟等待你、半个月亮爬上来、踏雪寻梅等经典名歌,心情特别畅快。豪迈之声令人豁然开朗,柔和之音使人愉悦舒坦。台上台下浑然一体,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挚友夫妇志趣相投,钟情歌唱,领导联会合唱团多年,每年都积极举办演唱会。这个艺术平台,让乐龄朋友齐聚一堂,以歌声交织彼此的心,美化彼此的心灵。当晚动听的《山歌》和“Begawan Solo”唱起时,还有三位乐龄人士随歌起舞,别以为她们老态龙钟,手脚绷硬。她们可是婀娜多姿,不逊色于青春一代。
老年是青年的开花时节,是一个更成熟更卓越的青年。头上的银发如月亮的柔光,在生命之夕仍会散发银白色光彩。年纪虽老,精神和思想可以永远年轻。只要乐龄人士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坚信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贡献的能力,保持心灵上的青春活力,放慢生活步伐,放下放松,淡泊怡然。如此,夕阳的天空放射出的光芒,依然是彤红亮丽,夺目耀眼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