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运动员和奖金


我国奥林匹克理事会设立高额奖金,奖励在国际运动会上取得金银铜牌的运动员。有人表示支持,有人则认为没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

运动会金牌含高“金”说说利弊


新闻背景:  

  我国参加本届多哈亚洲运动会的健儿,获得8金7银12铜,创下两个新纪录:一是奖牌多,是历来最佳成绩;二是发出的总奖金高达495万新元,是设立奖金以来最大手笔。  

  根据全国奥林匹克理事会的奖励计划,在亚运会获得个人金牌,可得25万元,银牌12万5000元,铜牌6万2500元。团体项目,金牌40万,银牌20万,铜牌10万。  

  针对奖金制度和奖金数额,报章上和网络上有不少议论,有弹有赞。

◆ 思路指引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与非。要先明确提出你对问题的看法,反对或赞成,都要提出论据。可以先从某个角度切入,阐(chǎn)明自己的看法,然后逐点论证,以加强自己的观点。应对问题作较深入的分析,避免停留在表面。

◆容易犯的毛病 

1.用很个别的情况作文章。 比如有人对获得高额奖金者心生妒忌,会引起不良   后果。
2.在枝节上兜圈子,比如大谈奖金多少才合理。
3.含糊其词,一直没说出自己的真正看法,让人满头雾水。
4.立场摇摆不定,观点模棱两可,一会儿反对,一会儿又赞成。


赞成:很重要的推动力  

  设立奖金是对运动员的巨大付出作出回报。一名运动员在长期训练中体力、精力、时间的付出,在比赛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压力,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  

  奖金的数目可观,对现役运动员和未来代表国家的运动员能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如果奖金数目缺乏吸引力,我国要在短时间内跻身亚洲体育强国,是不可能的。  和亚洲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活水平高,人均收入也高,如果奖金不能反映一个顶尖运动员的杰出贡献,恐怕无法激励运动员专心进行训练。  

  他们之中,多数并没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为了大型比赛的密集训练,他们往往得作出牺牲。因此,一份吸引人的高额奖金,虽然属于物质奖励,却是很重要的推动力。  

  设立奖金,并不等于不重视一个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体育精神和团体精神,比如把个人奖牌放在第一位,把团体荣誉放在第二位。  

  因此,物质性的奖金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必须同步,希望我们在重赏之下冒出头来的奖牌得主,也是效忠国家,服膺体育精神的大众榜样。

反对:有其他奖励方法  

  金钱奖励对运动员的吸引力将超过对国家的效忠和奉献精神。  

  运动员如果把眼光都放在高额奖金,渐渐地会滋生功利思想,凡事以奖金挂帅,一旦国家面临经济危机,奖金大幅减少,他们便失去争取奖牌的动力了。

  高额奖金除了对我国出生的运动员有吸引力之外,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更大。以邻近国家的生活水平,这样大的一笔奖金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一块奖牌就足以成小富翁。他们会在得奖后继续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作贡献,还是选择“急流勇退”,在他们的祖籍建房子,和家人过舒适生活?

  我国的体育事业,应以提高国民体质为终极目标,而不是抄捷径,以高额奖金引进外援,制造奖牌纪录,跻身体育强国之林。

  奖励的方式很多,不一定非得用一次过的金钱。比如增加运动员出国训 练的机会,平时训练和出国比赛有更多的生活津贴,将来退役后有更好的职业保障等等。


运动员和奖金

  在多哈举行的亚洲运动会上,我国体育健儿表现不俗,夺得历来最多的奖牌,也获得丰厚的奖金。但这也引起一些读者的逆向思考。

  12月16日,读者林沛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巨额的运动奖金有必要吗?”他说:“,在新加坡全国奥理会的奖励制度下,运动员在个人项目中赢得金牌者可获得25万元奖金,银牌折半,铜牌再减半,团体赛赢得金牌的可得40万元奖金,余者类推。这样的奖金制度,令新加坡在所有参赛地区中遥遥领先,连许多富有的中东国家也望尘莫及。可是如此庞大的巨额奖金有这个必要吗?”“奖励金对推动选手们的上进心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应该是全部;我相信一名运动员对运动的热诚、对国家的荣誉、对自己能力的挑战和成就感比奖金更重要。”

  读者吴迪则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他所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说:“引进国外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做法已成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很多国家提升体育竞技水平的惯常做法。我对此是赞同的……但是,在引入国外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之后,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思考……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在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拟定一套‘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他在结论中这么指出:“不错,体育是无国界的,但运动员是有国家的。可以想象新加坡人更加希望看到土生土长的新加坡选手代表新加坡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那将是新加坡人所期待的。”



请别再把他们当“雇佣军”            

高泓 2007-01-22

  现在还是有人把从国外引进的体育人才称为“雇佣军”。既出重金聘用,又以金钱奖赏的方式,让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打拼,为国家争得奖牌,争得荣誉,却得不到国人的认可。为什么?

  就从乒乓女将井俊泓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说起,当她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半决赛并最终取得第四名的佳绩,我们感到是为新加坡赢得了一份荣誉,同时也为在这里的中国人争了光,但当时很多国人很不以为然。这一时期的这批运动员走得挺辛苦,我还清楚记得羽球女运动员李理在电视机前以恳切的声音吁请国人“请接受我们吧”。

  到了乒乓女将李佳薇命运就好了很多,她清秀窈窕的外貌和精湛的球艺掳获了很多国人的爱心,在我周围引出一桩趣事:某理工学院几个大男生来公司实习,其中高大威猛的一位请我当“红娘’,因为,佳薇是他仰慕的对象,殊不知我与佳薇素昧平生。

  说回正题,她在2004年雅典奥运的历程也让人回味。当她战胜中国的王楠成功打入四强,很多国人为之叫好。但是,对垒朝鲜选手争夺决赛权时,在开局一片大好形势下遗憾地输掉了比赛,此时微言又不绝于耳。据知,赛后她伤心地哭了一场。当时,李显龙总理特别去函安慰,并肯定她所取得的成绩,很多人听后都感到窝心,同时,她也获得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奖。

  回顾刚结束的多哈亚运会,我国运动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乒乓女队也成绩斐然,在半决赛中力克上届冠军朝鲜队夺得银牌,这是有史以来女队最好的成绩,在代表世界女子乒坛最高水平的亚洲,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可喜可贺。

  这份荣耀来之不易,新加坡队在先得两分的情况下被朝鲜队连扳两盘。在决胜的第三盘,孙蓓蓓在先失两局后努力拼搏,实现大逆转夺得决定的一分,为新加坡队立下汗马功劳。记者采访时,她一再表示非常感谢教练刘国栋的信任,他不断鼓励她,一定要打出新加坡的精神风貌。这句话在许多人听起来,有些生硬和堂皇,但我们觉得非常普通,诸如此类的言语,也常用来励人励己,这就是所谓的精神层面吧,在我年青时的七八十年代,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它影响了很多人,也影响了很多事。

  从国外引进的体育人才,就是这样拼出了“新加坡的精神面貌”,为国争光。那么,请不要再把他们当成“雇佣军”了。



不能用狭隘眼光看外来体育人才         

王向虹 2007-02-07

  把体坛外来人才视为“雇佣兵”,我认为是一种很狭隘的看法。

  我们应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国为何会向外国体育人才招手?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得到“速食”奖牌,还是希望这些外来人才能对我国健儿起着什么作用呢?

  其二,我们是否曾细想过在我国开始向外来体育人才招手的当儿,我们的健儿们可已有代表国家出赛的本事了?

  其三,我们或许无可厚非地认为外来体育人才为我国效力是因为金钱所诱,勇夺奖牌说穿了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钱途”着想而已。但对于那些已在这儿落地生根的外来体育人才来说,新加坡已是个家,试想这个“为金钱所诱”的想法是否还成立呢?

  其四,国人对“外来体育人才”这个名词的理解似乎不够宽。外来体育人才不仅仅是运动员,也包括了教练,陪练员,和体育医药和科学专才例如体育心理治疗师,体能训练导师,医生,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等等。

  最后,我们是否也应该认真的看一看我国健儿们,他们本身的心理素质,那份肯为了理想而不断持续奋斗到底的决心和毅力,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如果一味排除外来人才的话,试问他们又将如何面对其他体育强者呢?

  笔者认为,外来人才起的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可惜的是大家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外来人才不仅为我国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为本地的运动员树立榜样和奋斗目标,他们也成为我们年轻的一代实现体育梦想的标榜。众所周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国家的体育事业亦是如此。新加坡要打造“本地制造”的顶尖运动员,必须经过慢慢的栽培和磨练,才能在世界的体育舞台上绽放光芒。

人们对体育奖励认识不一  

  袁伟民对体育奖励有过一段描述:在特定条件下,奖励有好的一面,但把奖励看得太重了也会带来副作用。给冠军给得很多,银牌、铜牌受冷遇了,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以往比赛中也确实发生过。所以我在北京说:对金牌运动员我们要关心他们,重视他们,对他们为国家争得荣誉给予关心和奖励,对银牌、铜牌运动员,甚至一些三名以后的,也不容易。金牌可贵,银牌、铜牌,甚至一些拿分的也非常可贵。我就对我们的女子100米运动员说:你拿不到金牌,但你只要进入决赛,前8名运动员中有中国运动员,我相信在世界上就会引起很大的震动。我们100米运动员有的1枪就下来了,鸣4枪才能进入决赛呢!我们国家给的奖励还是1枚金牌8万。这是从92年巴塞罗那时开始的,银牌是5万,铜牌是3万。拿上百万的也有,但这是来自各个方面给的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给房子。有时也没法控制,比方说,国家给8万,省市还给,县市还给,社会企业也给;这个企业给,那个企业给,包括港澳的企业家也给。上次霍英东先生就给1公斤的金牌加4万美金。这是社会各界对于金牌运动员长年刻苦训练取得成绩的鼓励。但在中国,成绩不光是个人奋斗的结果,背后还有好多好多人,在各个层面上为他们服务,他们才能取得冠军。所以中国运动员的金牌、银牌、铜牌,拿分,都是集体的代表。乒乓球女队员,多少男运动员陪她练,西方不可能。后勤、教练下的功夫确实和西方不一样。所以运动员取得成绩以后,我们对他们要反复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冠军是很多人把他们托起来的。我以前带女排,所以能取得几连冠的成绩,是因为各省市培养的大批选手中,选拔出优秀运动员进一步培养,才取得的。我们运动员多数不错,但也有的向钱看。从总体上说,体育离开精神是不行的,光靠金钱搞金牌,即使搞出来了也容易跌落下去,必须要有精神支柱。奥林匹克是超越自我,挖掘潜力,牺牲自我的。没有精神保证,想取得好成绩很难。这段话能代表许多体育工作者对体育奖励的认识。


对完善我国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奖励的建议

1. 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围绕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施竞技体育奖励
2. 加强对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运动员教练员奖励的规范和管理
3. 设立政府竞技人才奖励基金、或项目奖励基金
4. 不断丰富和创新奖励手段和方法
5. 设立国家发展竞技体育最高奖项,增加对为“奥运争光计划”做出特性贡献的集体的奖励
6. 把“贡献率”概念引入奖励理论中,适当提高其他人员的奖励比重
7.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体育奖励的社会认同度、知名度和声誉
8. 增加输送人才奖励,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持续发展
9. 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使运动员能正确对待和理解奖励以及奖励分配政策
10. 根据项目特点,适度扩展以比赛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内涵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