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工作与生活

工作与生活为什么失衡?            

2007-07-26

  工作繁重,是现代打工族最常挂在口头的话题,也是许多人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所感受到的最大压力。从早忙到晚,甚至还把工作带回家,在家中开夜车,即便到了周末,也还一心牵挂或担心着工作。在这样的情形下,工作与生活自然严重失衡。


  许多人之所以如此忙于工作,以致忽略个人健康、家庭生活、社交活动、消闲活动,分析起来,应该至少有两大因素。一是个人的因素:一方面当然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则显然是出于一种不安全感,生怕一旦在上司心目中工作表现欠佳,饭碗跳舞,或晋升无望。另一就是管理人的因素,那就是不管出于何种动机,对下属施加太大的工作压力,或是定下不切实际的工作目标,不顾一切,驱使他们拼命工作。


  因此,要达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至少需要从上述两个关键因素下手。政府决定在这方面起带头的作用,确实是个值得鼓掌的做法。作为全国最大的雇主,政府的一举一动都能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比如,迟至三年前才实行的政府部门每周工作五天制,虽然是跑在许多私人企业之后,至少使到更多雇主不得不响应和跟从,使五天制更加的普遍化。


  不过,五天制的实行,也许也带来了某种负面的效应。因为,一般的做法是把原本五天半的工作总时数分成五天来做,每天延长工作时数,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般家庭日常的生活作息,也可能影响单身者的社交活动。

  无论如何,政府要进一步带头贯彻亲家庭措施的良好意愿是应该受到肯定的。政府显然也已经认识到,如果只把这一工作交给人事部门去兼任,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主管公共服务的国防部长张志贤前天宣布,政府已决定要在个部门安排高官倡导之外,还要聘请专人,全职负责协调机构或单位内的亲家庭措施。对在公共服务部门和法定机构任职的11万公务人员来说,该是个令人雀跃的好消息。

  作为全国最大的雇主,政府还可以做的,是同工会紧密协商,订立合理的主要工作表现指标,并使各级主管都参与其中,明确的把确保属下工作与生活平衡列为他们的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能获得认真贯彻,而不会在任何一个管理环节中被任何主管人员卡住。

  虽说政府的这一主动目的之一是在于减少公务员的流动性,有助于各部门留住人才,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在于改善工作环境,照顾好公务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使他们都能愉快地为生活而工作,并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创意性,提升工作热忱,加强归属感,而不是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下,一味卖命地工作,为工作而生活,完全失去生活的意义和情趣。

  政府的这一人性化主动,应该获得广大雇主们的效法。私人企业界以利润为主要驱动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也往往容易陷入盲目追求更高的利润底线的歧途。为了达标,一味地要求员工更多(工作)更快(完成),置员工福利和生活平衡需要于不顾,这样的管理文化也是要不得的。在这方面,职工会必须起到有效的制衡作用。

  除了雇主,员工本身也必须作出适当的调整,认识工作与生活取得平衡的重要性,避免变成工作狂,影响个人的健康,甚至家庭的和谐。如何掌握好生活的节奏,避免顾此失彼,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或能很好的处理的问题,因此,鼓励雇主们在职场多开办一些有关的讲解班和培训课程,或许也是必要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