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古玛:
种族和谐得来不易
国人应珍惜继续推动
2007-08-25
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和谐是保持新加坡社会团结的基础,也是我国的特色。国人应继续参与推动族群和谐共处。
副总理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及律政部长贾古玛教授昨天访问设在碧山14街的和谐中心(Harmony Centre)后受访时指出,今日的多元种族与宗教和谐得来不易,人们都有必要自我提醒这并非自然而然出现的。
“所以,每个人都应尽力促进种族与宗教和谐。”
由回教理事会设立的和谐中心设在安纳达回教堂(An-Nahdhah Mosque)内,由李显龙总理去年10月开幕。
这个中心透过文物展览向非回教徒介绍回教的发展和概况,同时为各宗教之间的对话提供平台。至今已有约5500人,包括学生、基层人员和外国客人前去参观。
贾古玛昨天首次参观,对那里的展览解说及所举办的跨宗教交流活动都留下深刻印象。
种族宗教和谐:引来外国学者出书
他说,世上没有多少地方能像新加坡这样,在回教堂里还可见到介绍其他宗教的书籍,而且也举办讲座让人们针对不同宗教课题进行交流。这种跨宗教氛围是很独特的,年轻一代也应参与交流,了解种族与宗教和谐对新加坡的重要。
新加坡在维护种族与宗教和谐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也引起了外国学者的注意。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助理教授诺曼华素博士就编辑出版了Social Resilience in Singapore: Reflections from the London Bombings(《从伦敦爆炸案看新加坡的社会复原力》)一书。
诺曼华素来自英国,专门研究多元种族主义、跨国群体、文化与政治哲学。他是这个研究院研究社会复原计划的协调人。
本地几名学者,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蔡明发博士和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都针对这个课题撰写评析文章。
这本书主要探讨伦敦前年7月遭恐怖袭击后,英国民众冷静应对并迅速恢复正常生活,也没出现族群关系紧张的情况,并由此提到新加坡也应该对类似情况作好准备,以在万一遭遇恐怖袭击后能使社会迅速复原。
许林珠认为社会网络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培养了国民对国家的根与归属感,而国民对国家的情感越深,社会复原力也就越强。
她也指出,政府在协助建设社会网络与公民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引导角色。
这部新书已在各大书局出售。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