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逍乐:
荷兰社会的共识氛围
马妲(文) 2007-03-08
两三年前,全世界的翻译家选出十大最难翻译的词语,荷兰文中的Gezellig这个形容词也被选上。读罢报道一笑置之。近日,四妹要到荷兰学习,问起与荷兰人打交道应注意的细节,脑海中马上升起Gezellig。
处处可闻“和逍乐”
Gezellig读音“和逍乐”。这词每天在大街小巷人群中出现,从办公室、餐馆食肆,丛林里河水上到乡村郊野,频密使用。这是荷兰人生活上时刻追随的怡情状态,可以说是人群的共识氛围。每做一件事,荷兰人都希望从中追求“和逍乐”。“和逍乐!”甚至变成闲谈时的口头禅。外来移民难免也被这股生活习气感染。
如果翻查词典,关于“和逍乐”的解释是指“令人愉快的”、“舒适温暖的”、“非常快乐的”、“友好交流的”各种形容词。这些解释大略能形容其形态,却无法具体传神地表达这个词在荷兰人心目中的面貌。
举个例,听人说他们刚放船出游归来,附和其兴奋之情,应声“和逍乐!”,表示那必是欢欣愉快之旅。春天踏青赏花,和逍乐也!比喻春色给予旖旎美好。夏天协助朋友布局花园,和逍乐!这是赞美合作之美与友情的温馨。小孙子到爷爷奶奶家过夜,和逍乐!这是赞叹亲密的疼爱与美好的温存。
同事走过来说:“让我来帮你把工作赶完。”得赶紧对他说声和逍乐!表示欢迎并预料合作愉快。秋天在门口摆几个憨气十足的大南瓜,路过的人会觉得和逍乐。冬天在室内点蜡烛,家里的氛围就和逍乐了!夏天在户外跟家人朋友共享晚餐,夏夜阳光悠远,人间温情共度,和逍乐也。有亲人朋友说要来探访,马上朗声回应,和逍乐!表示无限欢迎。
无法和逍乐就流失顾客
荷兰是重视经济发展的国家,但搞农工经济赚钱之余,绝不忘生活情趣。家具商店的产品摆设,花店的布置、餐馆的空间等,务必充满和逍乐气氛,否则必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在火车车厢里就座前,人们一般会先向旁边的人打个招呼,说上两句闲话,这样一来,旅程就和逍乐了。登上巴士时,人人会向车长道声日安;常在同个时间上班的人碰面,也会很和逍乐地闲谈几句。各种运动比赛盛会上,成千上万个支持者穿扮荷兰的代表颜色橙色给运动员打气,高声歌唱,绝对和逍乐。
这么一说,大家对和逍乐该有点头绪了吧。
国人有时故意讲地道口音的华语,讲多语混合的“新加坡语”(一段话里掺杂了华语、英语和马来语),跟朋友家人讲方言,也就是享受和逍乐的氛围。
想起热爱旅行名山大川的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带上百余随从,每到一处,搭营夜宿,烧柴做饭,磨墨吟诗。为了随从能安全登山,发明了失传的登山鞋。这个人首推中国史上最懂得和逍乐的人。苏轼和弟弟苏辙向往对床夜雨,是和逍乐。姜太公无钩钓鱼,不谋收获,也是和逍乐。
荷兰人的和逍乐是一分处世的智慧 ,这个词代表了积极、美好、乐观、逸趣,难怪有83%的荷兰人说他们是快乐满足的。所以,跟荷兰人打交道,不能少了和逍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